信息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蓝色经济:专访交通部徐祖远副部长

来源:中广网 发布时间:2010-09-30 18:44:09 点击量:14329

    中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 孙嘉聪) 30日下午,交通部徐祖远副部长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中广网推出的《来自蓝色经济的报告》专题网站中有关"海运业及港口建设的立法和管理"等问题接受了中广网及经济之声记者的采访。

  在近四十分钟的访谈时间里,徐祖远副部长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交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展望未来,表达了对海洋交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记者:请您首先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海洋交通业的发展状况?

  徐部长: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海运量不断增长,中国海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繁荣全球海运的重要因素。2003年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800多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中国铁矿石进口1.48亿吨,约占全球进口量的30%,居世界第一;中国原油进口9112万吨,较2002年增长31%,石油消费量成为世界第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航运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国际航线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经营集约化进程逐步加快。截止2003年底,我国船队总运力在世界船队总排位已升至第四位,集装箱船队总量居世界第五位,海运强国地位日渐提升,连续八年成为世界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船舶艘数由37多万艘降到20多万艘,船舶载重吨位由3000多万吨增加到7000多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运输的船队发展到2700多万载重吨。目前,我国航运公司建造的8500TEU集装箱船、30万吨级油轮相继投入营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液化天然气船舶正在建造中。航运企业不断发展,大型企业优化重组,企业经营从"大而全"向"大而专"转化,集中经营核心业务,并大力发展综合物流,目前中远、中海集团在世界二十大集装箱公司的排名为第七、第十位。民营航运企业蓬勃发展,通过资本运作,发展船队规模,走向国际市场。

  记者:张部长曾说过:"对交通部门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抓好水上安全管理。"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现在我们又有哪些措施来保证海上的安全管理?

  徐部长:水上交通运输联系千家万户,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水上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持作用。而水上交通安全是确保水上交通运输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至社会稳定,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也是我们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针对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交通部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遏止海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在管理思路上,我们这几年一直坚持通过开展并深化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这几年,我们针对水运市场秩序、船舶秩序、船员秩序、通航秩序、船舶超载运输、"三无"船舶非法营运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有力地解决了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结束后,我们及时将成功的经验加以制度化,逐步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通过积极探索,我们逐步建立并正在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源头控制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应急反应体系以及水运企业安全生产自控体系等长效管理机制。

  记者:2002年1月1日起我们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当时许多业内人士都说,这是我国海运业和交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我国海运业和对外贸易运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条例》实施以后,海运业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得到的最大的效益是什么?

  徐部长:《国际海运条例》是我国国际航运业的第一部行政管理法规。《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符合我国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要求,也适应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的要求。《条例》实施以来,海运业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是: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更加透明、航运市场更加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条例》建立了调查与处理及争端解决机制,这对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有着重要意义。

  我认为,一部好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助于政府管理部门营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也有助于市场经营者在这一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大的商业利益。《海运条例》的实施,便是在我国海运业中建立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反映航运产业发展要求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有利于培育和完善统一、协调、开放的国际海运市场,有利于促进中国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使企业经营更加灵活,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这就是我们考虑的主要问题。

  记者: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作为一种基础产业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已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规范来推动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的?

  徐部长:为了促进港口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近几年来,我部在推动港口改革和发展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进行了港口体制改革,实现了港口的政企分开,理顺了中央和地方在港口管理上的事权,推进了港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二是建立健全了港口法律法规体系。结束了港口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为港口的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港口技术规范工作,对保护港口环境、规范港口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我们还要进一步大力推进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制定港口规划,二是将港口岸线纳入法定审批程序,三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工程建设管理。

  记者:很多时候我们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是有矛盾的,在我们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同时,我们怎样确保海洋环境的保护?

  徐部长:一直以来,人们就在探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并正在经历着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水运环保的理念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正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理念,全面展开。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建设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稳健的水运环保专业队伍,从组织和人员两个方面为水运环保打下了基础。

  二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港口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在国家有关环保法规标准的基础上,交通部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科研监测、信息教育法规标准体系。针对某些污染严重的问题,还制定了针对性的管理制度。

  三是有效治理污染源,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按照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的要求,我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海事主管部门加大了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管理的执法力度,通过日常防污染检查、海上巡逻、严格查处污染事故等措施,使船舶排污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是建立污染事故应急体系,防止恶性污染事故。我国是航运大国,也是石油进口大国。石油水上运输量的增加,使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发布了全国及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初步构筑了全国、海域、港口和船舶四级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计划机制。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运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交通部将有效协调海洋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水运环保的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蓝色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近期我国海洋交通业有哪些规划目标或是您个人有哪些冀望?

  徐部长:在新的发展时期,沿海港口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核心枢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资源。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沿海港口能力不足、码头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部分港口已出现压船压港现象,沿海港口新一轮的不适应状况已开始显现。面对国际海运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运输组织联盟化和全球范围的现代物流发展的形势,未来沿海港口的发展不仅要解决数量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质量问题。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沿海港口总的规划发展目标是: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近期沿海港口发展建设的重点是:

  1、加快主枢纽港的发展

  2、强化重要物资和集装箱等运输系统的建设

  3、调整港口结构,扩展港口功能

  4、为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提高港口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重点建设长江口和珠江口深水航道,并加快提升沿海主枢纽港口进港航道的等级。

  目前,沿海地区已掀起了新一轮的港口建设热潮,这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但是,有的地方为了个别项目(比如电厂、造船厂等)大量浪费了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而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浪费造成的价值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如果说我个人有什么冀望,我希望各地在建设沿海港口时,能够有效保护和合理使用港口岸线资源,以保证沿海港口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记者结语: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热潮,而且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和跨国集团的开发都在为我国的港口建设和海运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们真心地期待着交通部门在接受机遇的同时,也能应对好挑战,将我国的海洋交通这块儿蛋糕越做越大,将海洋交通资源更多地为民所用。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采访结束后,徐副部长一行还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广网编辑部参观,并欣然签名留念。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建议您使用IE9以上版本或其它支持Html5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值班室电话:029-88869099 传真:029-8886901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