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包家山隧道工程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单位有: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武汉大通公路桥梁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包家山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茂线(G65 )陕西境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1200米,全隧Ⅳ级以上软弱围岩达55%,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条件差。工程于2006年4月开工,2009年5月完工,2011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
在历时3年的建设期间,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经过积极探索和科技攻关,形成了以下科技创新要点:一是在特长公路隧道的富水岩溶区段,首次采用了泄水沉砂池方案,形成了“地表治理+洞内注浆堵水+沉砂池泄水”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为国内首创。并根据该隧道千枚岩围岩的特点,形成了“富水千枚岩大断面公路隧道快速施工工法”。二是在千枚岩地层施工中,首次提出了“围岩亚分级”指标,规避了施工风险。运用“超前注浆堵水、三台阶七步开挖、初支无间隙加强、仰供(铺底)超前、二衬随后紧跟”,在近3000m的富水千枚岩地段施工中,未出现一起安全、质量事故。三是采用了陡坡抖井有轨和正洞无轨(无轨一有轨一无轨)的自动运输转化体系及卸料系统,提出单斜井双正洞施工通风模式、计算方法及设备配套和选型,解决了多工作面施工通风难题。四是自主研发构建了隧道施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管理决策系统信息平台,建立了长大隧道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特长隧道安全生产“零死亡”。
包家山隧道的胜利建成,形成了全天候安全运输通道,缩短西安至安康公路里程约68km,提前两年实现了陕西省“市市通高速”的战略目标,促进了陕西经济发展和西部经济振兴,最大限度保护了南秦岭的自然生态环境。工程荣获国家、省部及地方优质工程奖6项,授权专利6项,受理专利3项。对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特长公路山岭隧道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对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特长山岭隧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