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乡村振兴经验启示与探讨
时间:2022-07-20
来源:农村公路处

近年来长安区一条条“五化”道路,延伸到广袤的沃野,通达到千家万户,变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山玉带,让长安的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为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分析长安区以“五化”道路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做法,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经验启示:

一是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持续推进了“五化”道路建设。以“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发展思路目标为总蓝图,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把为群众修好路当作最大的民生,树立了“全区整体观、街村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形成了“街道主导、部门包抓、人大监督、重大项目中心指导”的农村公路建设新模式。

结合农业观光、特色小镇、民俗民宿、美丽乡村、秦岭保护、特色产业等工作,持续推进“五化”道路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了长安大道、唐村U型路等一批内优外美的旅游观光、产业致富、文化特色的“五化示范路”,做到了修一条路、观一片景、赏一方山水、品一方人文、富一方百姓。

二是从群众需求的维度,持续丰富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坚持“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理念,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加快实施桥涵配套及危桥整治、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水毁公路修复等工程,通过硬化路肩、增设错车道、整治路面破损、完善排水和安保等设施,有序解决早期建成通车公路路面偏窄、错车难等问题,推动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并结合村庄布局,有序实施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连接道路,切实改善了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同时进一步提升养护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水平,全面实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大力推行5级网格化养护模式,构建权属明确、设施完善、道路畅通、管理规范的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加快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步伐,持续推进“多站合一,一站多用”街办运输服务站建设,将客运、货运、物流、邮政、电商、农村合作社等多种服务功能融合,建立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三是从干部管理的深度,持续加强了考核机制建设。在强化监督考核和目标责任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制,持续加大对“四好农村路”有关工作督导力度,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管理任用、财政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交通干部队伍和各街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同时强化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评价,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四是从拓宽融资的角度,持续做好了建设资金保障。坚持农村公路“以区为主、省市支持”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进省厅、进市局、进高校活动,争取上级在建设规划、资金倾斜、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支持。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投融资机制基础上,争取上级政府财政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的支持,逐步完善长安区交通基础建设公共财政投入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加大交通建设领域的开放合作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了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引入银行等社会资本的共建模式,为构建农村公路共建共管共护新局面奠定了坚实资金保障。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3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723号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 邮编:710068 电话:88408404